中国自主研发的电动巴铁项目在2016年5月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正式亮相。巴铁的学名是宽体高架电车,在陆地上跑而乘客却坐在被架空的高处,行驶过程中小汽车也可以在他的底部正常行驶,使得道路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目前已有15个国家就这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全球五十大最佳发明之一的巴铁与华赢集团签署购买协议。

巴铁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又能像巴士一样在地上运行,一趟车能载1200人,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而且造价成本低,施工周期短,不到地铁的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巴铁采用低碳公共交通新技术,集城市快速公交与地铁优点于一体,污染排放也大大减少,对环境保护,尤其是空气质量提升将有很大帮助。

巴铁项目从理论走上实践首先从秦皇岛市与常州市开始。2016年4月巴铁科技代表和秦皇岛市副市长冯志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7月位于秦皇岛北戴河区的测试轨道已经完成了300多米。而同月在常州,“巴铁1号”模型车车身竣工仪式举行,即将进入调试、测试阶段。

然而,对于巴铁可行性的争议从这一发明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开始就层出不穷。据报道,巴铁专利申请两年未获批,在秦皇岛的路测是作为旅游项目批的,并不是作为交通项目。巴铁的安全性也受到诟病,不适应交通系统,扰乱交通秩序的担忧常被提及。巴铁集团所属的华赢集团在经济方面也被曝出存在问题。

中国正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公共交通设施和装备水平,科学有序地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使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巴铁究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还是失败的策划,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鼓励创新发明,兼顾发展与环境保护仍将是现代城市发展需要提倡的。